节气养生|清明至,中医建议你这样做

发布时间:2024-04-07

节气养生|清明至,中医建议你这样做

 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

清明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。

清明时节,祖国大地气温转暖,草木葱绿,万物欣欣向荣。到了清明节气,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,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,当雨带中遇到热力对流旺盛发展时,会有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出现,形成较大的暴雨。而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指的就是江南的气候特色。


清明时节,阳气生发,阴气渐衰,万物生长,气温渐升,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。那么,在清明时节,我们要如何养生呢?

1.起居养生

中医认为“春三月发陈”,春季万物生长,枝叶伸展,机体也是如此。中医认为,清明时节要早睡早起,饮食有节,不妄作劳,调畅情志,保持心情开朗,令肝气条达,避免肝气郁结。

同时,建议大家多外出活动,多到空气清新之处。清明踏青郊游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,不仅利于人体阳气生发,促进气血运行。而且此时适当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、改善血液循环、促进人体代谢,还可愉悦身心,陶冶情操。但对于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等疾病的人群,要综合考虑个人身体情况,选择健走、慢跑等相对缓和的运动。


  1. 情志养生

清明时节,大家常常通过扫墓等方式向逝者表示哀思。肝主疏泄,喜条达而恶抑郁,此时可适当宣泄情感,但切勿过悲。悲则气消,耗伤阳气,并且情绪失调,容易导致肝郁气滞,气血运行不畅,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、肺脏疾病等。因此,保持稳定舒畅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十分重要。


  1. 饮食养生
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天气明显变暖,饮食应清淡,忌辛辣油腻,以免助火生热,导致眼睛干涩疼痛、失眠多梦、口干口苦、消化不良。

我们应遵循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”的养生原则,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,这些食物包括糯米、黑米、高粱、燕麦、南瓜、扁豆、红枣、桂圆、核桃、栗子等。山药是健脾补肺的食物,富含黏液蛋白,能减轻血管的脂肪沉积,保持血管弹性,防止动脉硬化,减少皮下脂肪沉积,避免肥胖。山药中的多巴胺,具有扩张血管、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。

另外,清明节又称“寒食节”,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。不过,脾胃虚弱、胃炎、肠炎、腹泻、怕冷、胸闷的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,吃冷食损伤人体阳气,对于阳气不足的人而言,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,要注意饮食温热,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。